Skip to content

扛住就是本事

冯仑
written
第1章 序言:要有看世界的智慧
在行进当中缺少一些自我学习和自我反省的能力,这恐怕是导致他们走弯路的一个原因。
一是读书。通过读书去获得新知,通过读书去自我检讨,达到自我校正、自我进步的目的。  二是行走。增长见闻。到处行走,去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,经历别人没有经历过的风暴、大雪、严寒、酷暑。然后去冒一些别人不能冒的风险,去别人不能到达的地方,来增加生命的宽度,启发自己对这个世界全面地思考。  除了读书、行走以外,我认为第三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与人谈。过去人常说“行万里路,不如与名人谈”,就是说你跟什么人聊天挺重要。所以在过去这么多年里,我喜欢跟人聊天,他们当中有伟大的人,也有落魄的人,甚至有被大众称之为浑蛋的人。  跟不同的人聊天,你会获得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和智慧。
第2章 成事的方法
裸体战术:谈判需要直与快
所谓“裸体战术”,就是要把想说的话,不管好听也好,不好听也罢,都直白地一次性说到位、说到底、说到最后。摊了底牌,反而能够达到互相理解、促进合作的效果。
我在公司内部要提高我的正确性、合法性、正当性,我们高大上的形象要维持,那就得不断地批评已经离开的人,这样的话三个月一过,就只说对方好话。经过这么多年回头看,也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友谊、情谊。而且在后来的发展中,大家还有更多的谅解、理解和合作。
先开口说话很重要。直接说,说到对方明确你的担心、底线和立场,沟通起来反而更安全、更容易。
光是在商务谈判、沟通的时候,在有些事不太有头绪、想不明白的时候,直说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。面对看似复杂没有头绪的问题时,不墨守成规,直奔目标,也许问题就能迎刃而解。
泼妇理论:浅灰色地带的规则
。所谓“泼妇”,就是没有底线。底线越低,手段越多;底线越高,做起事来就束手束脚,手段自然就少。
文明与野蛮在一起的时候,为什么文明反倒容易被野蛮奴役呢?有一本书上的解释说,文明是一个驯化的过程,让人脱离野蛮,进入秩序、道德、法律、规则当中。
人一旦被驯化,变成文明人以后,他就会按照这种习惯、道德、法律、规则去办事,将此视为理所当然的、必需的、可以被坦然接受的事情。所以,越是被训练得好,越是受教育水平高,相对来说,他的底线就越高,行事规则就越确定,自己在心里已经把预设的程序设定下来,就只能按照被教化之后的方式去应对外部的挑衅,从而丧失了本能。
僵局规则:达不成共识时如何妥协
在一个企业或组织里,当大家面临困难,进也不行,退也不行,左也不行,右也不行,进入僵局的时候,我们怎样来破局?怎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?答案就是僵局规则。
第一条规则叫“座有序,利无别”。排座次一定要有老大老二,但利益分配是一样的
第二条规则是关于排座次的。水浒里关于排座次有三个规则。第一个是年龄标准。当大家凑到一起喝酒,谁都不认识谁的时候,就得先问问年龄。年龄最大,大家一定要尊上座,其他人就挨着边坐。在江湖上混,不管什么人,只要年龄大,先尊敬、先拜是没有问题的,这在中国挺重要的。  如果两个人年龄一样大怎么办呢?那就得用第二个标准:看背景。曾经在哪里混过这很重要,这个背景决定了在年龄差不多的时候,一个人是坐上位还是次位。  如果这两个标准都差不多,那就得用第三个标准,叫“君权神授,不择手段”。
在美国,所有的生意在一开始就要说结束,结婚也要说离婚,也就是说,得有一个僵局规则。
当你们合不到一起的时候,有人要走,有人要留,那就要有一个出价规则。你出一股多少钱,卖给对方。如果对方不买,那反过来,同样的价钱你买他,最后他走你留,这就叫出价规则。
以江湖方式进入,以商人方式退出”,僵局就变成和局,最后变成顺局,变成发展之局。
僵局规则考验人生智慧。在中国的文化当中,我们吃饭也好,聊天也好,其实更多的是和局的游戏规则。比如说,一有矛盾,大家不是先从最坏的方向出发,而是都往好里说,拉到一块先吃一顿,喝一顿,然后就你好我好他也好。实际上,这往往是在破坏规则。总是谈一件事能不能变通,如何变通,把不能办的事一定给办了,这就是我们通常习惯的和局规则。  而在西方,他们是从最坏的地方出发,甚至把所有的僵局都要写在纸上,律师参与进来谈一个协议,谈来谈去都是在说你俩万一掰了怎么办?如果掰的情况一二三四,那就有针对性地一二三四解决问题。
我们就确定了一条规则,即如果出现僵局,任何一方都可以先举手说“这一次你必须听我的”。但是如果说了这话,那就意味着下一次再出现僵局,一定要由对方来做决定。也就是说,谁只要开头嘴硬,说你必须听我的,那下一回就只能听对方的。
在商业活动当中不怕有矛盾,怕就怕没规则、没有预期解决方案的矛盾。有了矛盾,不知道该怎么解决,又没有规则,这事儿就很难办。
第一条,大家必须遵守一个第三方制定的规则,而不能用单方面的规则取代第三方的规则。
第二条,就是矛盾双方出牌的套路不能偏离这套规则。
第三条,有矛盾不怕,透明解决。不能把矛盾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状态下,谁也不知道,就私下里俩人讨价还价、死掐,这事儿会越掐越乱。一旦放在透明的条件下,由律师去解决矛盾,或者是仲裁、打官司,都是解决僵局的方法。
时间效应:时间如何让人变得伟大
一是他不会冒险进入不了解的领域,二是他更喜欢长期持有。
专注而不是分散地使用时间,实际上是把时间集中在一条线上,让事情连续地朝一个方向积累,这样才能取得常人达不到的目标和成绩。
当你要做一件事的时候,如果你希望它变得伟大,不用刻意去选择惊天动地的事情,你首先应当考虑的是你准备花多长时间。如果你只想花一年的时间,那你绝对不可能把它做成特别牛的事。如果你敢在一件事情上赌20年、50年,甚至赌一辈子,那你一定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。
解决困难的一个核心就是你对未来抱有信心,同时用一切方法去解决眼下的困难,这就叫熬。“熬”是你战胜所有对手最重要的原因,你能熬得住,平凡的机会也会变得伟大。如果你放弃,那一切就成为一个泡影,你的离场等于失去了机会。你不想熬,就变成一个逃兵;舍不得熬,你离机会也就越来越远。
我们如果想在人生路上用时间投资什么,并且有所收益的话,那就必须在一个方向上连续地正向积累,哪怕道路曲折也得熬到前途光明的时候。
熟人成本:能通过市场解决就别用人情
熟人往往能满足你片刻的虚荣心,但会导致你不必要的交往,花了时间、精力,又导致你过度的成本支出。
熟人的关系是超越甚至破坏制度的。熟人关系就是有选择地超越规则,熟人之间有亲疏、利害之别,亲密的、利害大的关系,超越制度就多一点;疏远的一般关系,超越制度就少一点。熟人越多的地方,越没法遵守制度,结果只能任由习惯和传统文化来支配。
民营企业如果熟人越来越多,那么制度成本就高。因为制度被破坏的次数多,而且其他人也会有样学样,使制度形同虚设。
“生人原则”,要建立生人文化。也就是说,公司不主张用熟人,都用生人,公司的制度执行比原来好很多。
提出了一个担保制度,也就是说,可以推荐熟人,但是你就得对这个人做担保。如果被推荐的这个人犯了错误,给公司造成损失,那你作为担保人,也要扣你的奖金,甚至要连坐。
生人比熟人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,更有利于公司制度化,更有利于控制组织当中的成本,提高组织效率。
孙子心态:挣钱要善于低头求人
所谓姿态,就是在做生意的时候把姿态放低,给别人面子,“挣钱像孙子,花钱像大爷”。
所谓“孙子心态”,就是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,给别人面子,保持一种谦恭、谦虚的态度。那什么叫给别人面子呢?陕西人的解释我觉得特别实在,也特别准确。陕西人解释面子,就是“你把人给尊重一下”。也就是说,在一个行为当中,你要抬高和尊重别人,别人才会尊重你。尊重别人的时候,手段要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像行贿,涉及违法乱纪,那可不行。
“孙子心态”就是谦虚、谦恭,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营造一种和气的氛围,归根到底,是对自我心态的校正和管理。
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,“孙子心态”意味着要把对方看得很重,不管业务是大是小,要把这个单子做好,这就是生意人的本分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,在每一笔生意面前,我们都应该把它当成最重要的一部分事业。
在创业稍有成就的时候,“孙子心态”让我们始终保持战战兢兢、如履薄冰的心态,不是一旦达成一两个小目标,就认为自己登上了人生巅峰,而是要刻意让自己处在低处,同时往高处看,去琢磨更宽广的未来。
就把创办公司的纪念日改为反省日。
保持“孙子心态”是提醒我们自己要自警、自省,不断进步。
大哥姿势:领导者指道、扛事、埋单
好的领导首先在于管理自己,而不在于领导别人,特别是不能埋怨别人。如果一个人总是在埋怨别人,总是觉得自己应该领导别人,发话别人就得听,怎么着都是别人的错,是没法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。
为了一个确定的目标,一定要牺牲掉自己的一些临时冲动或者好奇心,约束住自己,管好自己。
管理自己其实就是一种自律,为达到一个目标,顽强地约束自己,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在一个点,同时让组织能够跟着自己,一起朝这个方向去行动。很多领导者之所以失败,就是因为
第一,你给大家一个方向感。你往那儿一坐,你告诉大家未来在哪儿、我们要去哪儿,大家立即心明眼亮,并且信服,愿跟着你走,这叫“指方向”,或者叫“指道”。
第二,“扛事”,实际上就是执行力,能把所有的难题一一化解。你得有力量带着大家解决难题,克服困难,扎扎实实往前走,这就叫“扛事”。无事不惹事,有事不怕事,这就是当领导要扛事儿。  第三,要埋单,埋单就意味着牺牲,牺牲就是负责任。万一失败了公司要赔钱,赔得倾家荡产,那你当领导,当大哥,就一定要兜底,全部埋单。
企业家是一个为别人的需求去追求梦想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责任承担者。一个创业者如果想变成企业家、好的领导者,就得是一个风险承担者,也是最后兜底的埋单者。
08 合伙人困境:如何处理能共苦不能同甘
合伙人制度是创业公司非常重要的支持和保障。
我终于明白了,原来“躲”的学问在于了断是非,就是把自己和原来的社会关系明确地切割开来,从过去的是非链中逃出来,去一个新的环境,开始另一种人生。
除了好的法律环境,好的拆伙也需要创业伙伴走出野蛮生长时期的局限,摆脱江湖规则的窠臼,具体来说就是我之前提到的“僵局规则”,用商人规则来解决生意人之间的矛盾,以江湖方式进入,商人方式退出,按照出价规则谈好价钱,把僵局变成和局,变成顺局,变成发展之局。
同时加进我们的智慧,在股权的表决、财富的分配、合伙人的退出和加入、新增合伙人的权利表决等,这样一些相对技术性的方面也要做好,而且要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续,才能确保合伙人之间合则两利,散则两全。
09 辛德勒悖论:最后帮你的通常不是所谓的“好人”
周期律魔咒:如何实现企业持续发展
我们考察历史和江湖的规律会发现,封建王朝和江湖大哥都没有摆脱“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”的命运。无论是江湖还是朝廷,要打破这种周期律,首先需要秩序,而最有效地建立秩序的方法,就是要建立法制体系。
首先一点:初心要正。起步的价值观对了,最后的结局才是对的。
价值观非常简单,比如做人要诚实、善良,在任何法律模糊的地带都能守住基本的底线,遵纪守法,等等。我们曾提出要“守正出奇”,其中的守正就是90%的事尽量不变通,少数事儿偶尔变通。
其次,在这个过程中,任何一家企业都会面临人员更新的问题。如果按照人的代际来说,20年算一代,那么公司到20年、25年的时候就会出现整体老化。在这个时候,就需要重新审视业务,也要考虑转型换代的事情,这是所有公司都会面临的问题。就像一座房子住了20年要重新装修一下、家具挪一下,企业超过20年,往往面临重组、更新、代际更替等重大的选择问题。  但是怎么重组?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做法,我认为适应未来公司规模的方式一定是特种作战的一种组织形式,也就是千万不要再去做一个超级的金字塔式的大组织,而是应该做一个小组织。这个小组织在大后台的支撑下,才能够有效率。这就是特种作战的一种组织模式。这几年我们也把公司变成了小组织,所以才能够实现“小组织自驱动,低成本高回报”,效率提高了,团队也高兴,发展的速度就比以前要快。
在平衡代际关系时,同时也要平衡控制、效率和正义之间的关系。一个组织如果只强调控制,那么会牺牲效率,也会伤害到正义,也就是公平。如果一味地讲效率,忽略了公平,那么组织就会涣散,控制就会变成徒有形式,而且最终组织会崩溃。  一个企业要避开周期律,要持续地增长,就必须特别重视、平衡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。必须在适度的控制下把它变成一种规则,然后用正当的激励让组织有效率,同时在利益分配当中保持公平,在道义、情感上保持公平。这些也是我们能够克服周期律的一个法宝。
第3章 商业的底层逻辑
市场是有腿的,钱也是会跑的
市场真的挺神奇的,会有一种特别的力量,调动出一些特别的因素,解决一些特别的难题。
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生意当中,我们应该坚信,跟着市场走,跟着钱跑,在规则范围内跑得快,机会就多。我们要借助市场神奇的力量,发现机会,创新产品,提供更多的服务,发展企业,也解决社会问题。这就是市场神奇的魅力。
在大环境都不确定的情况下,只能确定自己的价值观、愿景,只能确定自己想要干什么。只要这些是确定的,其实创业就已经开始了
创业的过程就像在一个大型的运动会,你选择什么项目,也就是说选择哪个行业、哪条赛道,只要按照规则去跑,就有可能或者说是必须从“狗蛋”变成专业运动员,在公开透明的场合进行专业比赛。这时候的创业也就不是“狗蛋式创业”了,而是“职业运动员式创业”。
“狗蛋式创业”好比是自己瞎折腾,划着船出海,四周白茫茫一片,看似天地广阔,自己什么都能做,实际上,要做的事情只有两样:第一就是活着回到岸上,第二就是捞点什么,不至于空手而归。越是自由空间可以随意选择,越是不自由。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放弃,自由就意味着枷锁。在充分自由的天地当中,每一次选择的失败,你必须承担结果,这个时候你会更谨慎,而不是说更放开。对于“狗蛋式创业”的人来说,约束条件就是有限的资源和可能要承担的无限的连带责任,以及失败后的所有代价。正因为这样,“狗蛋式创业”成功率也非常低。
做买卖是商业最本质的一种模式,就是买进卖出,低买高卖,通过价格差来获取利润。
我们现在说的创业,实际上有两种意思。一种是做交易,我们叫“套利型创业”。另外一种是一定要做出新的东西,比如新产品、新服务,我们把它叫作“创新型创业”。这两种创业没有高低之分,都是为社会财富的创造和分配做贡献。
拥抱变化,告别平均数思维
我研究过企业的死亡,只有四种死法。第一种是技术进步。
第二种是自然灾害。
第三种是制度变革。
第四种就是竞争策略出问题了。比如说人用错了,资本市场上杠杆用大了,这属于竞争问题。
企业家只能在从产品和竞争上下手。积极地在产品端下功夫——这个产品会不会被取代,企业是否能跟得上?接着是商业竞争战略,杠杆用到适度。用小了,人家都快跑的时候,你就落后了;用大了,风向一转,你就爆了。另外要管理好现金流,保证企业不死。  同时在持续发展中,去研究制度变革。不要往制度变革的坑里跳。比如说一些制度环境、经营环境不好的地方,你就别去了,这是我们能做的,其他的事情不要去考虑。
无论怎样,市场永远有机会。吴伯凡认为,所谓悲观是建立在视野狭窄的基础之上的。你看自然史或进化史,就会发现,任何一个灾变,它对于一些物种是一场灾难,对于另外的物种而言,就是机会。
根据“黄金视线原理”,一般零售企业略低于视线的那一层货架,创造的成效是最高的。但是这家店发现,很多人去卖场,是带着小孩去的。小孩都看最底下的货架,而且小孩眼睛尖,每次到了一个地方,看到新奇的就要往里头冲。大人没办法就得跟着他去,所以这家店把货架做了很好的设计。
这家家居店还帮助客户克服选择困难症。也就是说,任何一个产品只有两种,它不让你有更多的选择,这个也是针对小孩的。选择多了以后,小孩会特别茫然。大人其实也是这样,选择特别多的时候,兴趣反而越来越低,最后就走了。而且在价格上,通常是客户预期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。这样家具店做两款产品,仅仅是颜色和款式上略有不同,很多人就想,算了,我也不知道买哪个好,价格也不贵,干脆两个都买了。
因为我们是创造机会的,不用你给我们机会,而是我们一出场,你才有机会。所以,市场永远有机会,也永远没有迟到。
做企业要告别平均数思维,你不要老按平均数来确定自己的行为。
你一定要相信资本的属性:懒、馋、占、奸、滑。
第一懒,投资人就是想点石成金,不干活儿,把钱押对就完了;第二馋,干啥都不想落下;第三占,不仅想挣,还要比你挣得多;第四奸,比你狡猾,条款给你做得让你没有办法弄,比如对赌;最后一个滑,万一出事,他先跑。
卖铲子的都活着,挖黄金的死了
当一门生意特别火的时候,就是在“风口”上的时候,要不要凑个热闹?我觉得最好不要。你真正要做什么,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竞争能力、愿景、喜好去做擅长的事,而不应该盲目地去跟风。因为大家都挤进去的时候,竞争会变得非常激烈,不仅机会变少,成功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。相反,如果你在热闹的生意或者说风口的周边找机会,没准儿赚钱的机会反而比较多,成功的可能性更大。
所谓的媒体效应,就是指因为宣传,全社会都认为这个行业特别能赚钱。你想象一下,挖到的沙土用水洗一下,就能捡到一勺子金,多么诱人。  在这种情况下,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员、资本都涌入这个行业中,但是大量涌入的人群很难建立起特别的优势。大家如果都一样,突然增加了很多人来竞争,产品又是同质化的,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压低产品价值、劳动价格以及供应商的价格,过分竞争其实赚不到钱。
在没有大竞争的情况下,缓慢但有效地积累了自己的优势和财富。
所以,当一门生意变得十分火热,仿佛人人都能从中挖到“黄金”的时候,最好去找一些周边没那么多人注意的行业,类似于卖铲子、卖牛仔裤的行业。躲开巨量竞争,提供相对优质的服务,反而更有赢的机会,更有长期发展的可能。
。一种是客观的需求,一种是发掘出来的需求、养成的需求、启发出来的需求、创造出来的需求。养豚鼠这件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,也就是需求被创造和被满足的过程。
不敢想的地方是未来
内容、技术和体制,这三件事如果匹配得好,这种创新就可以成功
任何一件事都没有完美,只有满意。就是说要做到大家都满意才好,那才算一个可以持续创新或者是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。
我们不敢想的地方就是未来,我们不能及的地方也是未来,我们没有看到、不懂的地方还是未来。在通往未来的路上,我们往往被自己的能力和想象力所限制,被自己的知识和经历所限制,被自己的脚步所限制。最重要的一点,被自己内心不自由的状态所限制。所以我认为,要想突破这些限制,企业家就必须具有持续创新的活力,必须活在未来。
什么是IP?粗略地说,就是“知识产权”,用业内人的话来说,叫“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”。
IP要想长期跨媒介运营,有生命力,还要有商业价值,那就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、概念、形象。它可以用在音乐、戏剧、电影、电视等各种形式上。这代表什么呢?大企业孵化IP,其实是买它的潜在价值。
人的投资决策取决于两点,一是情绪,二是推理。人们对IP的期待,实际上就是“情绪+推理”。  从情绪上来讲,大家最容易被“控制错觉定律”欺骗,认为自己积极地选择了一个IP,还对改编IP这个任务很熟悉、很了解,在操作过程中公司也会全程参与,所以自己就能控制结果的走向,充满了乐观的情绪。从推理上说,这些公司看到了中外成功的IP操作先例,也能够承担IP失败的风险,或者说乐于冒险,对国内的影视产业链相当了解,自认为已经算好了每一步。
投资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
可见投资就是这样。有时候,我们没办法以现在的情形去判断过去的选择,原因就在于当时你对未来的走向判断其实是错误的,也就是说,你没有找到一个心里面正确的确定性。就像马云常常说到的,因为相信,所以看见。
投资的本质,就是要在不确定性当中找确定性,做到因为相信,所以看见。你看见的那个确定性跟一般人看见的确定性是完全不同的,因为一般人是因为看见,所以相信。因此,好的投资一定是超前的,是在投未来,是投那种别人认为不确定而你认为是确定的一个前途。
早期的投资,天使阶段不确定性最大,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,就是这个人是确定的,除此之外,其他都是变量。很难去谈那些商业计划当中的具体细节,但是往往早期投资就是投人。  那人怎么就确定了?就是他的价值观、本性、愿景、人格,他对这个使命的理解,他对自己商业的理解,以及商业逻辑这些东西都是确定的。所以早期投资就是投靠谱的人,让靠谱的人把事做靠谱了。  天使阶段过了,到了A轮以后的融资,往往更多的就是要看数据、牌照,看团队,看增长,看“护城河”和商业模式,等等。也就是说,除了人以外,要多看一点其他能确定的东西。  投资的阶段越往后,确定性就越多。确定性越多,当然价钱就越贵,这也是公平的。所以投资就是依据确定性给一个公司、一个项目做估值。确定性越少的时候,估值当然就越低,确定性越大的时候,估值当然越高。
一个东西从人的眼前消失后,它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停留一段时间,这种现象叫作“视觉暂留现象”
“商品服务消费者是中、低端的理念,商品教育消费者才是最高成就。”
让别人给你钱的唯一办法,就是用这笔钱创造更高的回报,让投资人和自己都能赚到大钱,这是一个正循环。你必须保证自己永远有充足的创意去折腾,然后保持高度的专业性,同时还有一些绝活儿,能够发现特别的利润空间,使投资人满载而归。
他们风险意识很强,觉得什么时候都要控制好风险,即使是在一个非常小概率的空间内,如果能买到一个保险,也要用它来覆盖这样一个风险。
美国房地产商人的技巧,其实都算不上是秘密。他们有保险意识,坚持利益,保持开放的头脑,随时随地学习,不断创新,这些东西我们今天也要学习,而且要把它们转化为我们的内在竞争力。我希望我们能成为终身学习者,从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里,琢磨出一些有用的东西。不管是大用还是小用,能帮我们实现理想愿景的,都是好东西。
科技带来的进步是可以叠加的,带来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。有了科技,人类就能不断进步。
如何去创造这个价值呢?空间要如何收费,才能既达成经营目标,又满足人们的需要?这要从四个方面考虑。第一是地理位置,第二是管理,第三是金融财务,第四是房地产科技
第4章 用增长思维实现永续经营
25 少做决策才是上策
减少决策。他缓缓地说,我的经验就是,当你决策多的时候,事实上你失败更多。因为你频繁地决策,你的信息不完全,且时间紧,会有很多盲点。另外,你进入很多新的领域,接受不必要的诱惑,都会导致失败。只有一直做那些没有停下来的事情,一点一点把它们完善好、修复好、整理好,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,而那些东一下、西一下的事情,挣不了什么大钱。
凯瑟克先生告诉我们的结论和巴菲特类似,就是减少决策。静比动好,少比多好,精细比粗放好,耐心是赢取财富最主要的法宝。
虽然我不决策,但我还是要看看原来的决策能否沿着既定的方向持续地走,而不应该闭着眼睛睡大觉。市场的声音很多,你要去听一听、看一看,这也是很重要的。
市场的声音很多,你应该怎么做呢?老人家又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:“用心倾听,朝相反方向做。”
第一句话,当很多事情诱惑你的时候,一定要提醒自己减少决策。  第二句话,市场的鼻子很长,我们应该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。用心倾听,朝相反方向做,为人所不为,也用时间来证明你。  朝相反方向做,同时减少决策坚持下去,最终一定能够成功,这就是老先生告诉我的成功之道
。在做生意的过程中,很重要的一点,就是在遇到问题时把人了解清楚,看清楚人的内心世界,他真正是怎么想的,也就是说,要看到人内心的真实想法。过去我们讲的“世事洞明,人情练达”,其实就是说要看懂人。  对一个人而言,看不见很惨;稍微好一点,眼睛看得见。但看得见不等于看得清,所以还要往前走一点,或者戴个眼镜,你就能看清了。看得清又不等于一定看得懂、看得明白,所以还要再努力一点,看明白,或者叫看透。  “看透”看的是什么呢?就是不仅看见、看清、看明白,关键是还看到了这个现象、这个人的本质,你把他看懂。比如我们看一个人,他对谁都笑,但你不知道他内心其实有苦楚,甚至有仇恨。但他仍然可以微笑,这就是人的复杂之处,也是我们看世界最困难的地方。
中间这点差距,就是看透和看不透的差距。看透,就是永远能看到事物的背面和另一面;看见,只是看到表面的事情。
中国做生意,对懂得人情世故的要求变得特别高,如果不这样,就很难做成事情。之所以会这样,是因为我们做事,依靠的是人的系统,也就是关系系统,而不是靠法制系统。
我们讲的是让,就是不绝对,而是把赚多赚少相对地看,这样就能很快达成交易。比如上边讲的,不赚十块钱,九块五行不行?少赚一点点,九块行不行?这就是让一点。那么对方感觉到,占了你一点便宜,他也很开心。你也不用跟他拉拉扯扯,花很多时间。所以在我们公司,我强调“让”的文化。“让”的文化,就是要看到利润之后的利润,以及成本之前的成本。
我们注重的是交易的频次、交易的感觉,是交易的绝对利润。这次可能差一点,差得也不多,但是多交易一次不就都回来了吗?这就叫作利润之后的利润。
本之前的成本是什么呢?就是高看人一眼,给人面子。我们以前也讲过,在中国做事情,当你给人面子的时候,往往交易也就达成了。注重成本之前的成本,就一定会尊重别人,而当你很好地尊重了别人,别人就愿意跟你做生意。所以我们会发现,凡是会做生意的人,都特别会应酬。
27 企业要像军队,用小成本完成大任务
第一类是羊群式的组织。采用这种组织形式,初期容易把规模做大,但内部结构脆弱,一旦遇到增长瓶颈就很麻烦,属于大而不强的类型。
第二类是树冠型组织。过去不少家族企业喜欢采用这种组织形式,把管理的幅度尽可能缩小,让自己家族的人牢牢掌控着企业。这种组织形式的好处就在于对企业的掌控力很大,不好的地方在于过于封闭,依靠家族人才的培养,总是有局限性。  第三类是织物式组织。织物就是做衣服的布料,不管怎么延伸,花纹都不变。这就是工业化、标准化带来的好处。但是这种连锁店式组织的扩张也遇上了线上购物的挑战,怎么解决标准化背后的供应链和成本问题,是织物式组织必须考虑的。
“做事有度”,这个“度”,帮助我们理解做事的边界在哪儿,进退的尺度怎样把握。这在人生当中是一个小话题,但关乎你的大命运。
“别人疯狂的时候我恐惧,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。
因为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,收手就意味着降低利润,要亏本,要斩仓,要停下来。所以有时候人是不忍的,这个不忍,内在的冲动,其实就是贪婪。
企业每天在兴奋地追求发展、追求规模、追求速度的时候,就像喝酒一样,越喝越兴奋,越兴奋越喝。然后你就停不下来,而且越喝,越认为自己没醉。实际上就是一路狂奔,奔到危机的时候不承认危机,反而认为是更好的一个机会、更大的一个前程。  市场就好比是一家酒店,有很多可选择的酒,苦酒、甜酒、酸酒等等。市场提供一切的需求和可能,同时也提供各种诱惑你的机会。  而政府,就好比酒店的经理。政府就是要维持市场秩序,让大家又“嗨”又不打架。既能够喝到想喝的酒,又付得起钱,也就是说,既能够让大家找到快乐,又要让周边的人感觉到安全,这就是政府。所以,企业、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,实际上就是酒徒、酒店和酒店经理之间的关系。  那么,问题出在哪儿呢?  对于喝酒的人而言,也就是对于企业来说,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喝大了的原因,就是不断地自我放纵。在这个过程中,麻痹自己的神经,让自己对周围的风险完全失去知觉。比如说,企业不断地快速发展、追求暴利,最后麻痹了,忘了企业不能承受之重,突然市场逆转,企业掉头向下就完蛋了。所以过分追求快乐,追求刺激,追求兴奋的享受,会麻痹自己对风险的感觉和对危机的预知。  第二种情况,喝酒的倒不疯也不兴奋,也没有那么狂,但是酒没有找对,喝了假酒。或者本来身体只能承受低度酒,却喝了烈酒。这也是说,一个企业,在寻找产品、商业模式,或者寻找经营场地、市场方向的时候,走错地了,找错人了,办错事了。这样你就会落入陷阱,即使没有喝大,也可能把身体搞坏,最后不想喝了,就把自己给憋回去了。  第三种情况就是被周围的人激的。有人来劝酒,有人来灌酒,结果把你逗起来以后,这些人就走了,然后你自己跌落到椅子下面,成为一个迷醉者、一个迷失者。  因此,企业要想不“喝大”,需要和对的人一块喝,找到对的酒,然后在身体还能承受的时候喝,而不要过分地追求一时的快乐。就好比一个理性喝酒的人,享受喝酒的过程,浅酌慢饮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喝酒是快乐的,而且不丧失清醒的判断,同时能够在和别人的谈话中得到滋养。  显然,平衡需要高超的艺术。不仅企业要通过经验和知识把握市场的度,关于市场和企业的运行,以及调整行为的政策,也需要政府去拿捏一个比较恰当的度,否则会让市场不知所措。
应对危机,裁员是企业本能的反应,但这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。因为裁员只能缓解阵痛,这个时候,公司面对的不仅是人的问题,还有很多低效资产、很多战略上的失误,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。如果只埋怨人,盯在人身上,往往会掩盖企业在其他方面的失误。实际上,是整个战略错了,资产配置错了,才导致了个人的低效,相对地,才感觉人员冗余。
公司其实更需要反复检讨的是内部问题,包括自己的企业定位、战略、价值观、业务模式等等。在这个过程中,再来看哪些地方需要减人,哪些地方可以加人,哪些地方要减资产,哪些地方要加资产,哪些地方退,哪些地方进,而不是简单地裁人。
从企业来看,作为一个领导人,应该按照这样的顺序:先裁自己的脑瓜,再裁低效资产,再裁错误的产品,再裁错误的商业模式,最后裁人。这样才能救活自己。
正因为现在的公司不合适,你才应该去找一个适合你的公司。这就意味着你会从一个原有的表面繁荣的舒适区走出来,到一个真正能够让你跳得更高、有更好的起跳点和起跑点的场所,一个新的职场、一个新的战场,去进行下一轮的人生赛跑。一个人越是这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,就越能主动地参与到被选择或者自由选择的过程中去,就越有可能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,使自己的能力在更合适的地方发挥出来。
以我的人生阅历来看,市场中的人才主动选择其实是更重要的选择,被动的选择是其次甚至是等而下之的选择。
30 做生意得有保险意识  俗话说:“人无千日好,花无百日红。”不管是做生意,还是办企业、个人的生活,没有人敢打包票说自己一辈子不出状况,能够一帆风顺,不会遇到任何风险。
每做一个项目、每做一件事情,都要去评估,然后尽可能地控制风险。
古人云:“君子之泽,五世而斩。”一代创业,二代守业,到第三代就开始败家。
第一,让家族赚钱的速度始终快过花钱的速度,避免坐吃山空;第二,保证每一次财富传承都能够平稳过渡,避免在财富继承的时候出现大的争端或者官司,从而越分越小。  要做到第一点,首先得从培养家族后代的观念开始。
生活仍旧很节俭,八岁前都是穿姐姐们的旧衣服,零花钱也必须靠做家务来换,用每一笔钱都要记录下来。
该放权的时候就得放,信任别人也是解放自己的开始。
洛克菲勒家族的这种做法看似很小气,甚至有意将孩子和财富隔绝开,实际上这说明他们对所谓的富豪生活是警惕的。就像老约翰在给他儿子的信中说的,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,更不可能一直维持现状。在洛克菲勒家族看来,限制奢靡生活,拒绝让孩子不劳而获,就是在鼓励孩子们自己去真实的社会上冒险。
家族设定了这样一个规则:当下一代快要成年的时候,必须在是否管理家族事业上做出选择。要么,你就不参与竞争,做自己的事情,稳稳当当地通过家族信托拿到每年固定的生活费和一部分零花钱,也就是过自己的安稳日子,不打扰别人;要么,你就通过竞争来管理家族的事业。要想竞争,你还得报名。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人报名,家族就会让他们选一个家族产业没有涉足的领域去折腾,且不会给他们一分钱。十年之后交“成绩单”,谁的成绩好,谁就可以进入家族上层的管理机构,被选为管理者和家族事业的继承人。
传承是一个诱惑,它总能让人忽略现实去选择相信血缘。
但是对一家企业而言,更为理想的传承方法是赢者通吃,也就是说,最好不要把蛋糕分掉。
我认为,传承过程中最重要的往往是那些言传身教的精神,而这种精神不是排他的,是所有孩子都能够从上一代那里学到的。
我发现,企业最终偏离成功走向失败,大体有三种原因:第一种是死于政商关系,第二种死于乱集资,第三种才是死于正常的商业竞争。
因为大企业往往更难处理好制度性的摩擦、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的关系,以及企业家和政治家的关系。这三个方面统称为政商关系,对于很多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来说,往往会在这中间纠缠不清,而且陷入一种困境。
在进入破产程序后,创业者或者说债务人需要把握的关键的一点,就是要说服债权人给你一个机会,让你喘口气,对公司进行资产债务重整,然后找到一个新的活过来的机会。  我们通常说钱心跟着人心走。债权人也是人,他们也希望手里拿的是钱,而不是债。所以在这个阶段,创业者就不能总端着创始人的架子,更不能抱着一种光脚不怕穿鞋的流氓心态,而是要用一种可靠的形象去告诉债权人,我的公司现在资金出了问题,但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,只要你们给我一个喘息的机会。  有钱的人都特别重视钱的安全、增值和流动性这三点,创业者面临资金的危机时更需要站出来给债权人信息,用一种专业和诚信的态度获得豁免期。其实在创业的时候,这种豁免往往是更重要的一种投资,因为它代表着手握资本的人对公司和创业者本人的认可。
当遇到债务危机的时候,对债权人展现诚恳、负责的态度,也是创业者特别需要具备的一种品质。
跟债权人打交道,把剩余资产处理好,关系到企业能不能在进入破产程序后起死回生,也关系到创业者在资本圈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,会不会有起死回生的机会。
创业就是要习惯把“丧事”当“喜事”来办,把“喜事”当日子来过。当企业破产之后,你给它办“丧事”,不是说“一路走好”就完了,而是要多一些启发和思考,甚至在处理破产的过程中仍然要葆有创业的心态,勤奋、反思、诚恳和谦虚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新的创业机会。
第5章 创业者的成败启示
企业要想长远发展,就要尽量少用权力杠杆,更多地用能力杠杆、信用杠杆、品牌杠杆。因为用权力杠杆做生意,往往是政商互相扯不清楚,到最后又互相摧残,甚至两败俱伤。
如果是选择权力杠杆,那么能“杠”出什么?能杠出牌照、许可证、土地等垄断性资源,然后再把这些资源通过金融的手段,在市场上不断放大。这样来做大的企业,我认为非常危险。因为它往往会导致企业特别热衷于一件事,那就是杠杆收购,然后连环控股。用这种方法把企业规模无限扩大,同时又做了很多内幕交易和关联交易,最终导致企业不可收拾。
我一直都不赞成用不正当的权力关系来扩大资源占有,或是加上杠杆来放大资产。这样一条路不能够保证一个企业持久做大,大部分会在过程中牺牲掉。  要想把企业做大,我最希望的,也是最主张、最坚持的,就是完全依靠市场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也要用到杠杆,但这里的杠杆是指能力杠杆、品牌杠杆、信用杠杆。
第三类人是“无追求,有底线”,这些人是庸人。底线很高,这不能做,那不能做,以至于什么都不会、什么都不敢,没有人生的追求,成不了任何事。  第四类人是“有追求,有底线”,这是真君子。在社会秩序良好、法制健全的情况下,我们真正应该赞赏、鼓励、追求的是这第四类人。
一个人如果从社会底层混起,他与人相处的时候,心理素质会更好,也更自然。因为这样的人从小就习惯求别人、仰视别人,能让别人觉得受到了尊重。同样这些人也能一眼看透他“上面”的人的虚伪嘴脸和虚荣架势。他能很好地“伺候”人,也就能很轻易地得到这些人的施舍和帮助,所以能更快成功。
人生阅历少,底线就高,缺少很多行动中应有的“武器”储备,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就很有限,换句话说,这是执行力差。执行力的强弱和人生经历的数量、广度有关系,或者说跟底线的高低有关。底线越高,行动能力越差,越容易停留在纸上谈兵;底线越低,往往行动更有力,更强大,手段更多、更老辣。
当有矛盾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研究对方的底线,考虑对方可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矛盾。在公平、法治的环境中,即使出现矛盾也没关系,有了矛盾可以去仲裁、去诉讼。这个时候大家的底线是一样的,是平等的,都在法律的基础上来谈事。  如果对方的底线不断放低,那你就要有所提防,甚至要有所反击,来制止他继续拉低底线。这样的话才能够遏制对方,才能够让对方知道,必须依照法律和规则办事,不许胡来。这就叫“平时比追求,战时比底线”,这是一个“保命”的方法。
有钱的人,要学会要脸;没钱的人,要学会努力;分钱的人,要讲究公平。
我们讲到公益基金会,讲到企业家公益人身份时,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用自己的能力和方法,用有限的资源去提高效率,解决某一个细分领域的问题,带来社会的点滴改进和文明的进步,这也是我们企业家的公益身份最重要的含义。
企业家在做公益的过程中,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,就是通过做公益能够对自己、对企业的价值观进行校正。
我们把大量的时间、精力投入公益之后,就会注意到企业的需求在某一局部可能和社会的需求并不吻合,那我们怎么在这个时候校正我们的企业行为,让它更好地满足社会大多数人长期的需要和利益,这就需要把公益和企业的经营互相有力地结合和校正,这个过程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好的。
社会责任说来道去,就是管身边的“闲事”,而这些闲事可能关系到你的企业能否长期发展,所以必须当真才行。
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企业家会多了一个公益人的身份,这意味着我们要在经营企业的同时,更多关注社会问题,同时用企业家的能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,汇集和善用社会资源,最终回应社会诉求,解决问题。正因为这样,中国民营企业到今天仍然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势头。
所以他后来说了一句挺有名的话——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。
有吃有穿,殷实了,社会才有秩序。吃饱喝足,生活无忧了,你就开始对道德更关注,你才能有面子,进而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,什么是没价值的、应该抛弃的东西。
管仲认为“俭则伤事”,就是说不能太节俭,大家都憋着不花钱、不消费、不折腾,事业能有什么发展呢?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减少,经济活动衰退,从而导致社会不稳定。
人弃我取、人取我予、顺其自然、待机而动。
范蠡确实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。他懂得商人基本的低买高卖的道理,但并不愿意一家独大,而是把自己的办法教给周围的人,形成一种协同竞争的效应,让齐国海边成了一个繁盛的商贸之地,从而进一步为自己打造出口碑和品牌。在陶地的时候,他很有耐心,懂得等待时机,确认马匹是吴越一带的刚性需求之后,才有所行动。没钱打点沿路关系,范蠡也懂得借势而为,能弯腰、不逞强,所以他能再次创业成功。
做事要“先算是非,后算得失”。
耐心、敏锐、自我节制,范蠡能从政治跨界到商业,指导他做事的这些原则一直没有变。
“靠山”和“火山”的关系:今天是靠山,明天就可能是火山。
“前半夜想想别人,后半夜想想自己”。也就是说,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自己的问题,这样交换立场,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,然后检讨自己,先自省,再想其他的事情。通过内省,来找到一个和外部世界和谐相处的分寸和尺度。
反省是一个人还健康的标志。每一次“体检”都能祛除一点小毛病,人才能活得长久,这就如同汽车要不断保养才能开得更久一样。
传家有道惟存厚,处世无奇但率真
有率真的一面,但是治家也好、待人也好,要强调厚道、和睦。
首先,不要当权力的围猎者。
权力的围猎者,就是指企业规模大了,钱多了,就在政商关系当中下重手。
其次,不要老相信靠山,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,靠山就是“火山”。胡雪岩一直靠左宗棠,但左宗棠的政治斗争最终把他给牺牲了。所以,企业家和政治家要“精神恋爱”,要彼此尊重。
潮汕人有个特点——“宁可睡地板,也要做老板”。换句话说,他们敢冒险、胆大、富贵险中求,哪怕是十死九伤,也敢一往无前,这种劲头让人钦佩。潮汕人还很务实,他们不拒绝从摆地摊、卖菜这些具体的小贸易做起。
潮汕商人的第二个特点,是在做生意的过程中特别善于交易,用工夫茶的方式慢慢与人交往,常常以“让”获取下一次交易的机会,这是潮汕人特别聪明的地方。世界上最难的事,就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口袋里,或者把你的思想装进别人脑袋里。北方人老想着办后边的事,但潮州人永远做前边的事,就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口袋里。
第三个比较有意思的特点,就是潮汕人在北方社会“闷声发大财”。
潮汕人知道出手的分量。比如说我答应你一件事,应该给你五万,但我多给你五千块钱,你肯定就很高兴;少给你五千,你就生气
李嘉诚有个名言:“我给你10分是合理的,我也可以争取到11分,但是如果我只拿8分,那就财源滚滚来。”
潮汕商帮在交易当中把情谊作为前置条件,如果这笔生意会伤情谊,他宁愿不做。所以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,一个小买卖也会越做越大,朋友也可以越做越多。
潮汕商人的第四个特点让我印象特别深,那就是他们抱团。
不以利小而不为,不以利大而恐惧——这是温州人留给我们的一个敢于冒险、富于进取的形象。在和温州老板们打交道的过程中,我发现,他们有这样几个特点。  第一个特点,温州商人在生活方面不讲究,白天当老板,晚上睡地板。
把脸皮放在家里,人到外面做生意
温州商人选择了生产与国企有较强互补性、较低竞争性、较小体制和资本制约的劳动密集型产品,比如生活中所需的小物件,标牌、徽章、纽扣、打火机、皮带、皮鞋、皮具等,获得了极大成功,这种产业结构后来演化出了大家熟知的“温州模式”。
温州人的第二个特点,是他们喜欢往国外跑,走得很远。
他们的发家模式,基本上是白手起家,先打苦工还清出国费用,然后依靠几年的辛苦积蓄,加上以乡土关系为网络的借贷支持,自主创业做老板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疯狂地工作,拼命地攒钱,极度劳累,有着超常的拼搏精神。
温州商人的第三个特点,是同乡之间很容易达成合作,特别抱团。
另外,由于温州人有这种“炒”的文化,就导致他们的企业难以建立一个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。
现代公司治理最重要的就是明确股东权利和经理人的权利,讲究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配合。
在“三国”里有一个叫“三绝”的说法。那就是诸葛亮的“智绝”,说他特别聪明,特别智慧;曹操的“奸绝”,也就是奸诈到了极点;还有一个就是关羽的“义绝”,忠心耿耿、义薄云天。
陕西商人的个性有“抱朴守拙”一说。质朴中道是陕西商人的个性,陕西的商人第一是实在,做的都是比较“重”的生意,而不是轻资产,这就叫“朴”。第二个就是“中道”。中道实际就是不得罪人,要使赚钱和做人两件事保持平衡。中道在很多时候当然是优点,但在商帮的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导致保守思想的出现,比如说小富即安。
第6章 在焦虑中生长,时间站在你这边
41 创业就是要选择未来
20岁不折腾,脑子有问题;80岁还折腾,脑子也有问题!
如果你想创业,就不必按这么一套逻辑去想问题。你首先要清楚:你是要改变自己的活法,而不是简单地赚钱。赚钱只是改变活法这个过程中的一件事而已。当你去创业的时候,如果你希望自己过一种特别的人生,而且是与众不同的人生,那么你的选择就是对的。否则,你既希望与众不同,又想安安稳稳,那我劝你最好别创业了。
你需要记住的是,创业意味着一生,而不是一阵子。
马云总说,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,我们讲,伟大是熬出来的
中国有几千万家公司,但上市的只有几千家,创业公司活下来的概率非常小。据统计,能够活五年以上的也不过7%,活十年以上的大概2%。你要成为小概率事件,你靠什么呢?我看得靠每天积极应对变化而不松懈,不放弃你的原则。
创业者要想获得成功,还有两点挺重要的。  一是要安分守己,就是对自己要严格要求,才不会犯经济、法律上的错误。有时候你可能委屈自己,也可能少挣点钱,但是你在遵纪守法的范围内做生意,才能持久。
第二,还要不断地自我学习、自我修正、自我进步。在创业的过程中,不要指望一开始把所有的事都能想清楚,以变应变才是常态。每天环境都在发生变化,整个创业生涯中,你不能在第一天就规划好你的所有,最重要的是要处理焦点问题,保证你的精力不分散在那些次重要、不重要的事情上。你一定要勤奋,在专业领域里保持学习的态度,你才能够在变化中应对变化。
当你内心有一个梦想,当你愿意的时候,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,什么样的过程你都愿意经历,最终什么样的结果你都能接受。
创业者的一些素质。我认为主要有四点——自信、我愿意、学习能力、眼界。
第二点就是“我愿意”。既然有这个冲动,那就是你愿意。既然你愿意,那其他一切困难都过得去。比如“罗密欧与朱丽叶”,别人觉得是悲剧,他俩反倒觉得甜蜜。
第三点就是要有很好的学习精神和自我调适的能力。为什么呢?因为你会不断地遇到挫折,只要你不放弃,你就得调适,而这个调适过程就是学习、更新、反省、再生的过程。
世界上有三样事情是没有讨价余地的。第一是打仗。多牛的人,流弹飞过来了,也被打死了。多少将军、勇士,你说冤不冤?所以战争这件事情没得商量。第二是竞技体育。奥运会上跑步,刘翔脚一崴,不行了,对吧?但你不能否认,他曾经得过世界冠军。第三就是商业。再牛的人也要拿报表说话。现金流是负的,开不出工资,还不起债,就完了。跟谁说都没用,再百般狡辩也没用。所以,从这个角度来说,创业者面临的挑战跟战争一样严酷,也有很大的随机性。
公司如何用人?实际上,公司要用人,第一要用那些态度积极的人,对外部事物有好奇心、有进取心,对自己未来的事业有期许的人。如果公司都是由这样的人组成,业务也一定会每天都有所进步。
人生其实就是这样。如果你斤斤计较,一笔一笔非要算清楚,目光短浅,那不能成大事。有的人不计较眼前的利益,往往能收获更大的成功。这也就是我经常讲的,心离钱越远,钱离口袋越近。
我从大象身上体会到一件事情:要想在竞争当中保持强者地位,并不需要每天去杀害别人,只要像大象一样做好这三件事就可以了。第一,不争。你做的一定不能是“你死我活”的事,而要是“大家都能活”的事。第二,要保护好自己。第三,无事不惹事,有事不怕事。遇到挑战就回击,用最简捷、最有效的办法结束这件事情。
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
伟大的人物,其力量来源不是虚矫,也不是文饰,更不是自我吹捧,而是来自真实生活,来自脚踏实地地观察世界、与人相处。更重要的,甚至来自他庸俗的委屈和不得不做的妥协,以及他长期的忍耐和坚守。了解了伟大的真实,我们才能相信真实的伟大。
点评
推荐